2025/02/10

為何只學彈奏樂器不夠?打造完整的音樂能力 Why Is Learning to Play an Instrument Not Enough? Build Comprehensive Musical Skills.



店的教學方式


我們習以為常,以彈奏為主的教學方式,

可能讓我們陷入教學困難而不自知。


鋼琴老師多半是這樣上課的:

打開樂譜,教學生按照樂譜彈奏,

老師最常做的就是兩件事:示範彈奏,糾正錯誤。

學生彈對了,於是交代學生回家照樣練習,直到熟練。

 

但是,這樣的模式,在面對現在的學生時,

越來越難讓學生專心上課,持續進步,保持練習。

主要原因是,只學習彈奏,不足以支撐對音樂的理解。

不理解音樂,當然沒興趣學習,更別說練習。

 

其實音樂院在養成音樂人才的過程,除了彈奏,還有其他課程。

包括有:

樂器彈奏,視唱聽力,音樂理論,和聲,曲式學,音樂史,合奏或室內樂等等。

養成音樂全面能力,需要以上各種課程組合起來,才能完成。

只是學校為了知識累積的效率,將音樂能力分拆成不同科目。

只要看這些科目幾乎都列為必修課,就知道它們的重要性。

 

按照這個情形,音樂教學,應該像是百貨公司一樣,結合各種學習內容,才能把學生教會。

 

不過,在進入教學市場後,我們自然而然將教學視為樂器彈奏課程,

老師的角色,就是音樂院的主修課(專業課)老師。

主修課老師,只需教授彈奏,不必負責彈奏以外的其他音樂能力。

長期下來,學生缺少了聽力、理論、和聲、文化歷史等等的相關能力,

隨著音樂難度增加,整體能力跟不上,

於是無法掌握音樂,了解音樂,因而停止學習。

認識不深,也就沒有培養出對音樂的喜愛。

 

這就解釋了,為什麼同樣是學過樂器,

音樂院出來的學生,常常能繼續保持對音樂的喜愛,成為長期的愛樂者。

因為這些學生具備了掌握音樂的能力。

而跟樂器老師學習的學生,許多人離開課堂,就不再關心學過的音樂。

因為這些學生缺乏掌握音樂的能力。

 

如何培養學生整體音樂能力?

 

方法就是:將視唱聽力,音樂理論,和聲,曲式學,音樂史,合奏等等學習內容,融入課程,確保學生掌握音樂的能力。

那麼,課堂該怎麼做?

簡單的說,就是整合學習的教學方式。

視唱聽力,包括了聽、律動、唱、節奏、旋律這些教學元素。

音樂理論,和聲,則包含在音階、樂理這些教學元素。

透過整合學習的教學程序,從初學階段,開始累積音樂能力,

隨著樂曲越來越複雜,學生在各方面都能跟上,自然樂意保持學習。

Related Posts:

  • 什麼是理解音樂 高登音樂教學理論 摘要整理  對音樂加以理解,就是高登所謂的聽想(audiation)。 那麼,理解音樂,究竟理解些什麼呢? 依照順序,包括:   1.節拍(大拍子) 2.調性(大小調) 3.拍數(拍號) 4.調式和調名 5.音高型,節奏型 6.和聲屬性 7.曲式 8.表情風格 9.樂器與音色   1.     理解節拍, 指的是聽出大拍子,就是每小節第一拍。掌握每小節第… Read More
  • 為何只學彈奏樂器不夠?打造完整的音樂能力 Why Is Learning to Play an Instrument Not Enough? Build Comprehensive Musical Skills.專門店的教學方式 我們習以為常,以彈奏為主的教學方式, 可能讓我們陷入教學困難而不自知。 鋼琴老師多半是這樣上課的: 打開樂譜,教學生按照樂譜彈奏, 老師最常做的就是兩件事:示範彈奏,糾正錯誤。 學生彈對了,於是交代學生回家照樣練習,直到熟練。   但是,這樣的模式,在面對現在的學生時, 越來越難讓學生專心上課,持續進步,保持練習。 主要原因是,只學習彈奏,不足以支撐對音樂的理解。 不理解音樂,當然沒興趣學習,… Read More
  • 懷抱著教育熱情的老師 A teacher with a passion for education遇到一個高低音分不清,手指不靈活,聲音唱不准,音樂能力不高的學生,做為老師的你,是什麼態度? 1.想辦法讓學生體驗音樂,認識音樂 2.既然能力不高,不必堅持學習(這種學生難教,吃力不討好) 如果腦子裡浮現的是第一種想法,那麼你一定是有教無類,懷抱著教育熱情的老師。 懷抱著教育熱情的老師,往往專注在解決學生的學習困難,而不是要求學生提升技巧。 為了讓學生在音樂的道路前進,懷抱著教育熱情的老師,會採取這樣的教學策略: 1.音樂認知(聽… Read More
  • 老師與演奏家的不同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 Teacher and A Performer老師與演奏家的不同1: 演奏樂器時,演奏家關注自己,老師觀察學生。 音樂演奏家,為了排除緊張焦慮給表演帶來的負面影響,會採取以下的策略: 深呼吸或冥想,專注於與音樂本身,預演(熟悉場景),適度的活動,加強練習,增強正向心態,回想成功經驗等等。 這些做法,目的是更專注於自己的表演不受到干擾,甚至要想辦法排除外部影響。 然而,心無旁鶩地將音樂演奏到完美,此一能力,在教學上並不是重點。 在對學生彈奏樂曲時,老師會根據“要帶領學生理解什麼”,… Read More
  • 為什麼現在孩子,學樂器的進度比以前慢? Why Do Children Nowadays Progress More Slowly in Learning Musical Instruments Compared to The Past? 現在的孩子,生活在媒體多、內容更多的環境,不但隨選隨看,還可以拉進度條,中途任意切換。這樣的環境,使孩子總是在瀏覽,比較少機會重複不斷的看,於是聽過的音樂,記住的不多,因此不利於預備聽想的發展。 另一方面,以前的生活環境媒體少,內容固定,不能隨選隨看,當然也沒有進度條可以拉。當你要看一集的電視卡通動畫片,或是電視連續劇,你都必須重頭把主題曲聽完才開始看故事。主題曲每天固定播放,一檔卡通至少幾十集,重複收聽,不但幫你把預備聽想都培養好… Read More

0 意見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