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/11/13

抓住孩子的心 –《整合學習的34個教學筆記》


 老師幾乎每節課都要面對活蹦亂跳的孩子。

各種不專心不服從,亂動坐不住愛說話,不聽老師的指示,講解多次還是記不住,自顧自敲打琴鍵,錯誤不改,不愛練習等等,相信老師沒有少遇到這些情況。要學生安靜在樂器前並且按照老師的指示,擺好姿勢用恰到好處的力量,連續在樂器正確的位置上發出聲音,總是要耗費許多的力氣。

雖然說教孩子的樂器課是個體力活,但如果只靠體力或是用權威大聲說話,已經無法應對不斷進化的孩子們了!

儘管老師們努力尋找各種資源,甚至以威脅利誘做為配套希望能引起興趣、吸引學習,然而這些方法,是否減輕教學負擔?能不能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的正軌?學生的學習動機有沒有逐漸改善?答案一樣還是不樂觀的!只因為絕大部分的學生都不是最頂尖優秀的資優生。即使是能力水平一般的學生,這些組合拳終究還是不足以控制狀況百出的課堂。

但凡教學經驗豐富的老師,都會意識到教學的問題一天比一天多,情況也日趨嚴重。先不說年前,現在的小娃娃要比起年前的更不好教了。當學琴的新鮮感退去之後,教學就開始陷入教不動的窘境,以致於老師焦慮、學生挫敗、家長著急,學琴總是面臨痛苦掙扎,願意學習的學生自然不斷減少。

現在的孩子到底都經歷了些什麼?

現在孩子的成長過程比起他們的父母,吃得更精細,穿得更舒適,居家更便利,見識更廣泛,出行更快速,公共環境更友善…,已經習慣了像這樣的生活,於是他們的感受基礎,行為模式以及心理特徵等等各方面,都產生了變化。就像橘逾淮為枳,即使體質基因並沒有太大的改變,但孩子的各種思想、體驗以及愛好,都已經和上一輩大大的不相同了。

你已經看見新的方向了嗎?

既然孩子成長的時代和我們大不相同,那麼徹底去認識他們成長的背景與條件,多去了解他們的感受、行為和心理變化,溝通自然就會容易許多。如此一來要展開的教學解決方案,才會變得可行而且有效。

要解決教學的種種難題,只有攻心為上。從心理和行為方面去著手,在問題的根源上動手治理,才能得到實際的改善。例如不會唱,其實是還沒有聽懂;情緒焦慮不專心,多半是由於老師沒有主動帶領,缺乏安全感所致;彈奏緊張不協調,可以用律動去緩解;遇到身心狀態低落的情況,用聽力穿透學生內心,挽救崩潰邊緣的課堂;練習了卻沒有進步,往往是缺乏認知和推衍;一次只教一件事,減低了負荷過重的學習。

在破解教學難題的同時,從行為和心理學開展的方法還有更積極的效果,那就是推動學生的進步。例如:一個接著一個說到心坎裡的讚美,增強了學生的自信與成就感;把學習內容設計成一項挑戰,促使內在動力的產生;而老師在課堂上仔細的觀察與即時反饋,能幫助學生確定學習的方向;家長帶著成長型思維去關注孩子學琴,就不再會習慣性去批評催促。這一切對於孩子的學習能朝正向發展,都是很有幫助的。

那麼實際教學的策略是什麼?這就要回到“整合學習”的框架底下:包括採取合理的教學架構,重視元素,應用成長型思維,引導學生進入心流等等的綜合應用。

最後,我想大家最想知道的是這一切,是如何在課堂上發生的呢?

針對具體的教學難題,我們很忠實呈現了教學案例與課堂對話場景,加上逐步的策略分析,幫助老師如何把教學架構、元素、心流和成長型思維能適當應用在教學現場。同時當中的許多對話,也非常適合用來和家長溝通。當家長接收腦洞大開的新觀念,勢必也能強烈感受到老師高度的專業力。

門鎖打不開的時候,最好的方法就是換一把鑰匙試試!想突破教學困境,馴服越來越多“磨人的小妖精”?換個方式從行為和心理層面著手,你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。

0 意見:

張貼留言